大湖之南|32所高校机甲战队“战”长沙

比赛现场。人民网记者 向宇摄
“趁蓝方不注意,红方英雄机器人率先出手快速进攻!快,蓝方被压制住了......”
场内,解说员激情四溢,无人机在上空盘旋,红蓝方的对战“弹丸”如雨点般发射,“血条”此消彼长。
这场面可不是在某个游戏或哪部电影里,而是科技爱好者的顶级盛宴——5月21日,2025年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区域赛(中部赛区)(以下简称“RoboMaster大赛”)在长沙市天心区贺龙体育馆激情开赛。
作为全球首个射击对抗类机器人比赛,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32所高校的1300名“机甲战士”齐聚一堂,他们用自主设计、研发的多类型机器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机甲大战”。
赛场上的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向宇摄
赛事助力人才培养
“打得很爽,团队配合非常好。”比赛候场区,刚下场的武汉工程大学战队队员辛宏涛满脸笑容。原来,团队刚赢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战队,成为第一小组的获胜队。
一旁,今年首次打入区域赛的长沙理工大学战队毫不畏惧。“到了赛场之后,我们都比较亢奋。”长沙理工大学战队队员陆羿文表示,今年团队做了第一台无人机,有信心在赛场上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据了解,RoboMaster大赛是对抗性的射击赛,7分钟之内红蓝任何一方“血条”耗尽或基地被攻,一局定胜负。
“今年的比赛规则增加了难度,赛场做了大量高低地形的设计,增加了隧道、坡度,这对参赛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提出了更多轻量化的要求。”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机甲大师赛组委会品牌负责人黄欣介绍,大赛每年都会结合全球科技领域的前沿热点与行业所面临的技术难点迭代竞技规则,引导学生将技术与社会行业发展相结合,有效推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运营总监杨明辉表示,赛事举办10年来,已累计培养近10万名青年工程师,推动数百所高校建立机器人实验室,为数字经济输送了众多“能动手、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约60%的学生以赛事技术为起点,加入科技公司或创办自己的公司,从事机械、嵌入式、硬件、视觉算法、AI、具身智能等领域;约40%的本科参赛生通过保研、考研、直博,继续在机器人领域深造。
候场区,战队队员正在调试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向宇摄
平台链接城市发展
蛇年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马拉松赛场上,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的现身,不断刷新着我们对未来的想象。
当机械臂扬起科技之光,这场落地长沙的机器人竞赛,究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我们将共建RoboMaster赛事平台,未来也会链接更多机器人赛事,将该平台打造成为长沙机器人赛事高地。”开幕式现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ROBOMASTER对外负责人代表大赛组委会给优秀合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授牌。
长沙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韩艳表示,RoboMaster大赛与学院“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高度契合。目前,学院针对绿色智慧交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两个领域,打破专业界限,实施“项目制”育人,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新时代拔尖创新创业人才。
作为赛事承办地,今年是RoboMaster大赛与长沙市天心区的第三次“牵手”。长沙市天心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赛事不仅为天心区带来了人气和活力,更促进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通过承办大赛,长沙市天心区建立了来自全国63个城市、37所高校的“数字人才”数据库,建立健全了人才服务机制。这将吸引大批高级人才落户天心区,为该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同频共振。
“积极争取和承接大学生创业赛事,让更多的青年人才与长沙结缘、双向奔赴。”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表示,要为青年人才来到长沙做好一站式服务,推进创业服务岛布点工作,加快青年驿站扩面和服务升级,持续提质创业基地建设,用好创投基金,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优质创业项目和创新型企业。
总策划:吴齐强
本期统筹:彭应兵
文字作者/视频:向宇
出品: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人民网湖南频道
投稿邮箱:rmrbkhdhnpd@163.com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